我的位置: 首頁 > 文化 > 正文

文化中國行?屯堡印記之石頭記 | 安順本寨:時光深處的石頭古堡

微信圖片_20231123174235.jpg


a061b435c0c075b7128c345b70eef2c.jpg


編者按:


“北有萬里長城,南有千里屯堡?!?/span>

 

在貴州大地,氣象萬千的屯堡文化,歷經(jīng)600多年的歲月流轉(zhuǎn),依舊光彩照人。600多年來,屯堡文化在貴州扎根、生長和演化,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現(xiàn)象,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彰顯傳承守望的家國情懷,見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。

 

為深入學(xué)習(xí)貫徹習(xí)近平文化思想,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內(nèi)涵,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、影響和時代價值,貴州日報報刊社聚焦“文化中國行”主題宣傳活動,推出“家國六百年·屯堡印記”大型主題報道,和讀者一起走進歷史深處,領(lǐng)略屯堡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

石頭.jpg


本寨是屯堡人開枝散葉后開辟的新村,從明末到清代漸漸修建成形。


現(xiàn)存粗大石料砌筑的高層碉樓7座,7個防御單元,由“S”形巷道分隔,民居石墻上的軍事槍眼是軍屯的實物見證。寨中每個防御單元由一個或兩個碉樓護佑著一組院落,防御院落都是“外硬內(nèi)軟”的物理法則,外墻石頭堅固,內(nèi)部木構(gòu)柔軟。庭院中以坐北朝南的建筑為主,因山地關(guān)系,人由東西向通過廂房或圍墻朝門進入庭院,形成“內(nèi)向型”的三合院、四合院。本寨的屯堡建筑特色鮮明,保存了明、清、民國、現(xiàn)代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筑。


方法.png

本寨。楊爽 攝


安順梅家是“調(diào)北征南”時入黔的軍人,明朝時已成為安順望族,后人中的一支為避戰(zhàn)亂遷居到本寨,修建了三層兩進的院落“梅家院子”。梅家院子第一進院落的正屋特別有明朝建筑的特點:支撐起正堂房檐的是一對“彎弓柱”,外行看來還以為是木料朽壞變形,其實是巧妙利用彎曲木材的張力獲得更好的承重效果;彎弓柱下,是具有明朝簡約風(fēng)格的柱礎(chǔ),與門當連在一起;而屋門則用了“一馬三箭”的樣式,外觀大方,結(jié)構(gòu)堅固。


本寨保留的值得一看的屯堡建筑不少,“宏坤別墅”也是其中之一。它屬于楊氏家族,是一座規(guī)整又精美的四合院,江南文人精致的審美品位無處不在:石雕的地漏是魚形和龍形的,取“鯉魚跳龍門”的意思;踏腳的石階,刻成象足的輪廓,有“入閣拜相”的好意頭;正屋前的五級石階,更有“五子登科”的寓意。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高大的碉樓、外墻上的拴馬石、射擊孔,和內(nèi)部精細的文人趣味形成強烈反差,顯示出“冷兵器時代最后堡壘”的冷峻風(fēng)采。



>>>>>>>>

閱讀鏈接:

文化中國行?屯堡印跡之石頭記 | 令人咀嚼和感嘆的大地藝術(shù)

文化中國行?屯堡印跡之石頭記 | 越劍:修舊如故以存其真


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

策劃/鄧國超  張焱

執(zhí)行/李坤  黃蔚

文/舒暢

視頻/周梓顏 陳祖嘉 劉義鵬 周堯

海報設(shè)計/趙怡 王子琪

編輯/陸青劍

二審/曹雯

三審/黃蔚 陳曦